close

 

不是時窮節乃見,是離職節乃見。

 

關於一個人在職場上真正的人品,面試時所表現出來的乖巧上進參考價值只有30%,到職三個月內的汲汲營營參考價值也只有50%,真正能作為指標的是持續工作一年後的表現,以及離職時的工作交接。離職離職,多少人在這個最後關頭晚節不保、徒留臭名,彷彿之前在職場上的認真有禮全是南柯一夢。

 

說遠了,其實只是在整理子公司上月的結算報表時,差點控制不住打電話去興師問罪瞭解情況,已經碰過很多次一樣的情況,負責製作結算報表的主管離職後,也沒有仔細教導接任此項工作的同仁正確的作業程序,導致錯誤百出,使得我要不停抓漏。不過這種作業時間剛好落在人已經離職後也只能摸摸鼻子算了,但偶爾也會有明明還在岡位上,卻因距離職日只剩半個月就開始擺爛手邊工作的情況。

 

更糟的是還不停向其他同仁開始大肆抱怨公司,表達不滿,試圖煽動其他同仁一起離職。

 

我有時候會不解這些不論是年紀還是資歷都比我年長的同事們,怎麼就沒聽過「山水有相逢」這句話。如果你今後要前往的公司仍在同一個產業,那恐怕免不了對方會打來詢問你在這裡的工作績效表現,或是離開後仍想回頭,那是不是已經把情面給做絕了?同一個產業圈子的人,其實待久了都很容易重逢,旁人未必記得你過往的工作表現,但是如果他在工作上曾經被你拖累,一定不會忘記。

 

在另一個職場上重逢時,你想讓人喚醒的是好印象,還是壞印象?特別這個重逢對象官階還在你之上?

 

我們時常聽到當初不歡而散的舊同仁試圖打聽回來公司的可能性,往往是新公司待遇發展不如預期,發現舊公司其實待他還是不薄的,累是累點,但該給的從沒少給過,但可惜離走前那一把棋沒下好,搞的下屬同階上司都對他頗有微詞,你說吧,這回來的機會大不大呢?或是找到個更好的海外工作機會,我們當然很恭喜,但是當對方打來公司詢問當時你是怎麼離職的、交接情形怎麼樣,發現實情與員工所說的有所出入時,舊東家要不要幫你圓這個謊?有沒有義務?

 

希望所有打算轉換跑道的朋友們慎思,別忘形之下把未來的籌碼用光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離職
    全站熱搜

    嗨,我是文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